快消品经销商解决库存商品先进先出管理问题,是一个核心的运营课题。做得好,能大幅减少临期品、滞销品损失,加快资金周转,提升盈利能力。
一、核心理念:为什么必须做FIFO?
减少损耗: 快消品(尤其是食品、饮料)大多有保质期,FIFO是防止商品过期报废的最直接手段。
保证品质: 将更新鲜的商品提供给客户,维护品牌声誉和客户满意度。
提高效率: 清晰的库存管理能减少找货、盘点的难度和时间。
优化现金流: 加速库存周转,避免资金沉淀在滞销库存上。
二、解决方案:四大支柱系统
解决FIFO问题,需要一套组合拳,涵盖仓库硬件、流程制度、人员管理和技术工具。
支柱一:仓库布局与硬件改造(基础)
仓库布局设计——通道式货架:采用单通道、单向流动的布局。货物从仓库后端(入库端) 上架,从前端(拣货端) 取出,坚决避免“堆垛式”存放,即新来的货物直接堆在旧货前面或上面。
货架选择——流利式货架:这是实现FIFO的“神器”。货架带有一个轻微的斜坡,并安装有滚轮。
操作方式: 新货从后部放入,依靠重力自然滑向前部。拣货员始终从前部取货。
优点: 完全自动化实现FIFO,无需人员思考,效率极高。特别适用于SKU数量多、流转快的饮料、日化等商品。
清晰的标识系统
区位码: 为仓库的每个区域、货架、层位设定唯一编码(如A-01-02)。
商品标签: 每个库位上的商品都要有明确标签,包含商品名称、SKU、生产日期/批次、入库日期。
颜色管理: 使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或磁贴代表不同月份或季度的产品,一目了然。例如,一月用红色,二月用蓝色,过期后统一用黑色覆盖。
支柱二:标准化操作流程(关键)
01入库流程
严格验收: 收货时,必须核对生产日期/批次,并将信息录入系统。拒绝接收即将临期的商品。
02“旧前新后”上架原则
上架前,先检查该库位上是否已有旧库存。
如果有,必须将旧库存挪出,将新库存放在最里面(货架后端或下层),再将旧库存放回外面(货架前端或上层)。
这是整个流程中最关键、最需要监督执行的一步。
03存储管理
按批次集中存放: 同一SKU但不同批次的商品,尽量在物理上分开存放,或用隔板分开,并贴上醒目的批次标签。
库位管理: 一个SKU尽量只存放在一个主库位,避免多个分散库位增加管理难度。
04拣货与出库流程
指定拣货库位: 仓库管理系统应始终指引拣货员去库存最旧的库位进行拣选。
“见板作业”: 拣货单或PDA上应明确显示需要拣选的商品的生产日期/批次。
循环盘点: 定期对不同区域、不同品类的库存进行盘点,重点核对早期批次的库存数量,及时发现账实差异和临期风险。
支柱三:人员培训与绩效考核(保障)
持续培训: 让每一位仓库员工(包括临时工)都深刻理解FIFO的重要性,并熟练掌握标准操作流程。定期复盘和演练。
明确责任: 将仓库划分为责任区,指定区域负责人,对该区域的FIFO执行情况和库存准确性负责。
挂钩绩效:
将“临期品/过期品金额”、“库存周转天数”等指标纳入仓库团队的绩效考核。
设立奖惩制度,对严格执行FIFO、发现重大隐患的员工给予奖励;对因违规操作造成损失的进行处罚。
支柱四:技术工具应用(赋能)
进销存系统 -> 仓库管理系统:
普通的进销存软件只能记录“有什么货”,而专业的WMS 能管理到“货在哪个具体位置”、“是哪个批次的”。
WMS可以强制要求入库时录入批次信息,并在生成拣货任务时,自动计算并指定最旧的批次库位。
条码/RFID技术:
为每个批次的商品或整托盘粘贴唯一条码。
员工通过手持RF枪扫描,即可快速完成入库、移位、拣选和盘点,数据实时同步到WMS,极大减少人为记录错误,并自动执行FIFO逻辑。
数据预警与报表:
系统应能自动生成 “库龄分析报表” 和 “临期品预警报表”。
管理者可以每天查看哪些商品、哪些批次即将到期,从而主动采取促销、调拨或退货等措施,变被动为主动。
来肯系统是一款专为快消品经销商而生的仓储管理系统,能够帮助经销商解决库存商品先进先出管理的问题,避免商品滞销过期导致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