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都知道,基本上所有进销存软件都会用到一种算法," 加权平均"。当客
户问软件公司的技术员(新人)成本是怎么算的,他们都会告诉客户" 加权平
均",当你再接着问他时,他就会给个所谓的公式你(你再问他就会晕)
移动加权平均成本=(上期商品成本+本次入库商品成本)/(上期商品数量+本次入库
商品数量)该成本就是本次销售商品的成本,今天我在这里详细说一下(个人小结,有误请指出来)
其实我们所说的" 加权平均" 包含" 移动加权平均"和 " 全月加权平均"。
下面说下其区别
1>在做进销售存系统的时候不可能无限制的记录n个进价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确定的
进价。
2>如果用平均法那么有可能出现的价格平均以后与实际价格差很多。
如果用先进先出因为只能有一个进价那么就必须做完销售以后再来计算,如果销售
数据量大要算很久的。而且有些是算不到的必须搞到下个月才能算的到。也不太方
便。
3>最后一次进价,在用户看来确实是一个真实进价,容易看明白。但是也有缺点。
例:
(初期)余 50件*4元/件=200元
(进货)进 进200件*4.4元/件=880元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1080元/250件=4.32元/件
出货100件成本=100*4.32=432元.
如果余下的150件货出完之前不再进货,一直按4.32元的单价计算成本,如果这些货
发完之前还进货,还要再把新货的金额加上除以总件数重新计算单价.
本月加权平均成本=(月初库存金额+本月入库金额合计)/(月初库存数量+本月
入库数量合计)
移动加权平均成本 = (月初库存金额 + 到当前为止入库金额合计 – 到当前为止出
库金额合计)/(月初库存数量 + 到当前为止入库数量合计 – 到当前为止出库数
量合计)
速达的成本核算方法之移动加权平均法
可能有些朋友还是不大了解移动加权平均法,没关系看下面的例子你就会明白了
移动加权平均法又称移动平均法,在绝大多数进销存软件中是一种主要的存货计价
方法,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计算方法。
这种存货计价方法的优点是计算成本准确;缺点是计算频繁、工作量较大。所以,
在手工记帐中基本上不用这种存货计价方法。但是,对于电脑记帐来说,它就只剩
下优点了,应该作为我们首选的存货计价方法。
移动平均的原理是每发生一次进货就重新计算一下成本,之后发生的出货就按些成
本计算。
例:
期间 数量 单价 金额 业务类型
期初 10.00 8.00 80.00 期初
3.1. 5.00 7.00 35.00 进货
3.3. -3.00 7.20 -21.60 出货
3.4. 3.00 10.00 30.00 进货
3.5. 10.00 7.76 77.60 出货
期初为(数量:10;单价:8;金额:80;),3月1日接着发生进货(数量:5;单
价:7;金额:35;),那么这时的加权价就应该是=现时的总金额/现时的总金额=
(80+35)/(10+5)=7.2 。所以3月3日出货时的成本单价就是7.2。
3月4日发生进货后的加权价为=(80+35-21.6)/(10+5-3)=7.76
无论规模大小,一款适合调味品经销商的WMS必须具备以下几项核心功能: 01严格的批次与效期管理 系统必须支持严格的批次和保质期管理。它应能自动预警临期商品,并通过先进先出(FI
休闲食品经销商仓库管理环节存在许多特有的挑战,由于其产品具有SKU繁多、保质期短、季节波动大、易破损等特点,管理难度比一般行业要高。 一、常见的仓库管理难题 1.库存准确
管好业务员外勤,不能靠“人盯人”,必须依靠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这套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模块来构建: 模块一:目标与计划管理 —— 让业务员“有方向
快消品经销商解决库存商品先进先出管理问题,是一个核心的运营课题。做得好,能大幅减少临期品、滞销品损失,加快资金周转,提升盈利能力。 一、核心理念:为什么必须做FIFO? 减少损
降低客户退货率是快消品经销商提升利润和运营效率的关键。退货不仅直接损失成本和运费,还会浪费仓管人力、影响客户满意度。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系统性地从预防、控制、
针对乐事这类高周转、多SKU的快消品经销商,一套专业的仓储管理系统(WMS)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其核心在于实现高精度、高效率、低损耗的仓库运营。 经销商主要关注是否
休闲零食具有SKU数量极多、规格差异大(从小袋装到整箱)、保质期敏感、季节性/潮流性明显等特点。因此,货位管理必须足够“灵活”和“智能”。 一、 前期
1. 明确转型目标与战略定位 数字化转型首先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你需要明确,转型的目标是构建一个集采购、销售、物流、信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更丰富
